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闲话西游孙悟唐僧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孙悟唐僧全文阅读

时间:2023-11-21 08:19:41

闲话西游

推荐指数: 10分

《闲话西游》在线阅读

《闲话西游》小说简介

《闲话西游》主角孙悟唐僧,是小说写手“雪夜幽梦”所写。精彩内容:《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备受人们喜爱。书中谜团重重,疑点丛生。本书从人们喜爱的话题入手,从新的视觉重新解读《西游记》,探索书中的未解之谜。...

闲话西游闲话西游第3章 时空理论在线免费阅读免费试读

在这一章节里面,我要介绍一个名词,那就是时空理论。

翻开《西游记》,在第一回的正文里面,作者写了一段异常高深的话。是什么话呢?为了便于以后的讲解,故将其文全部摘录如下: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

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

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我想有很多人将原著《西游记》仔细阅读若干遍之后,还没有把这几段话的真正内涵搞清楚。还有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段话毫无任何意义,于是在看书的时候干脆跳过它们,直接去阅读后面的内容。

其实这几段话很有意思,类似很多小说或者教材的前言、绪论、概论、引子、楔子等等。明清时期有很多的章回小说,在第一回的开篇并不是直接进入正题编写故事的内容,而是往往都要写一段离奇的文字,有的是作者的感想,有的是作者的评论,也有的是作者对全书的概括或者总结。

既然这几段文字已经写在了开篇,那么说明这些文字不是作者白写的,一定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要深层次解读《西游记》进而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我们首先就必须要把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弄明白,然后才能进一步解读《西游记》后面的内容。

现在,就来简单谈谈我对这几段文字的理解。

这几段话中提到了一位古代的名人,他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和诗人。这位名人姓邵名雍,字尧夫,谥号康节。他写了一本当时十分有名的哲学著作,叫做《皇极经世》。在这部本书里面,他提到了一种宇宙观,我把这种宇宙观叫做时空理论。对比现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说,他的宇宙观显得非常狭隘,具有有很多缺点。

古往今来,时间和空间是浩渺广阔,无穷无尽的。空间的总集称为宇,时间的总集则称为宙。所以,宇宙就是时空的集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时间。

古时候的圣贤们认为,天地万物是有始有终的,都有一个从生长到消亡的循环过程,消亡之后天地万物又开始重生,一个旧的循环结束之后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邵康节将这样的一个循环称之为一巡,也就相当于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叫元,也叫做劫。元是计算时间的最大一个单位,下面分了会、运、世、年、月、日、时等等子单位。其中的时是指时辰,不是指现在我们说的小时。在古代,整整的一天共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黄极经世·以元经会》里面说:“以元会经,谓以一元谓十二会之经。犹以年经月,以一年为十二月之经也。盖一年十二月,统三百六十日,共四千三百二十时,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分。一元十二会,统三百六十运,共四千三百二十世,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按照现代的话来讲,就是:

三十天组成一月,十二月组成一年;

三十年组成一世,十二世组成一运;

三十运组成一会,十二会组成一元。

如果用年的单位进行换算的话,一元就是129600年,1会就等于10800年。

我们最为熟悉的十二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这十二个时辰加载一起,就组成一个整天,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二十四个小时。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古代的劳动人民将一个整天,也就是一个昼夜分为了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就是一个时辰。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度来计时。到了汉代,人们将一天的十二个时段分别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那么,在邵康节眼中,世间万物又是如何在宇宙当中运行的呢?

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也就是一元的时间,世间万物要经历一场浩劫,也就是毁灭,所以一元也叫一劫。一劫的时间结束之后,世间万物全部消亡殆尽,然后有开始逐渐重生。

时间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不断运行的。当时间运行到戌这一会结束之后,亥这一会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宇宙之间,天昏地暗,万物消亡。时间再过去五千四百年,亥这一会运行到一半的时候,宇宙之中变成一片黑暗,成为混沌状态。

时间不断运行,再运行五千四百年,到亥这一会全部结束。这个时候,新一轮周期也就是新的一元开始了。子会开始出现,天地逐渐出现了光明,天开始就有根了。

时间再运行五千四百年,运行到子会的中间时段,日月星辰开始诞生了,人们将它们称为四象。故曰天开于子。

时间再运行五千四百年,子会结束,到了丑会。这个时候,大地开始凝结,于是地就形成了。

时间再运行五千四百年,正当进入丑会的中间时段,宇宙当中属于重浊部分的物质开始凝结下沉,渐渐地水火山石土这些东西形成了,人们将它们称为五形。五形也叫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元素。故曰地辟于丑。

时间再运行五千四百年,到丑会结束,寅会开始。这个时候,天清地爽,阴阳交合,世间万物开始出现。

时间再运行五千四百年,达到寅会的中间时段,世间开始出现飞禽走兽,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随后时间的不断运行,依次轮流经过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九会,到亥会的中间时段时,天地万物开始逐渐消失,宇宙就会再次成为混沌状态。到亥会完全结束,新的一轮周期(元或劫)又开始了。

综上所述,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在古代文化当中宇宙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宇宙万事万物始终都是处于不断变化运动的,并非永恒不变的。

这些文字,并非吴承恩的原创,而是来源于宋元时期大学者吴澄的《答田副使第三书》。吴澄对邵康节的时空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阐释,描述了从上一元末期(戌、亥两会)到下一元初期(子、丑、寅三会)的演变过程。吴承恩觉得这些话语十分有用,于是就把它们全部抄录入《西游记》当中,并将其作为第一回正文的开篇,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解完这些话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开篇的这首诗,发现这首诗就显得很容易理解了。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要想充分了解宇宙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就必须阅读《西游释厄传》,也就是《西游记》的一种版本。在第一章里面,我已经介绍过,《西游释厄传》全称《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为明朝的朱鼎臣所作。

时间介绍完了之后,我们再来介绍空间。

“世界”一词,最早出自佛教术语。世指时间,界指空间,世界其实就是代表时间和空间,简称时空。

佛经记载,我们所在的世界分为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小千世界三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由一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由一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则由一千个世界组成。

那么据此推算,试问,我们所在的世界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世界的数量又有多少呢?

一种说法是三千大千世界。三个一千连续相乘,共计1000000000个世界,又称三千大千世界。

一种说法是恒河沙数。佛经上说,恒河有多少粒沙子,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有多少个世界。

所以,无论怎么讲,世界的空间大小、数量多少,归根结底,只能用无边无量、无穷无尽来形容。就相当于现在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茫茫无边,永远都无法看到它的边界一样。

神话传说中认为,世分为前世、今世、来世三世,界分天界、人界、地界三界。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永远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循环轮回。这六道相当于六个不同的时空。其中天道由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时空构成,每一界又包含不同的时空,其中欲界分为六天,色界分为十八天,无色界分为四天,三界共计二十八天,相当于二十八个时空。

我认为,“天”在佛教中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空间范围。佛教中的三界二十八天中的“天”,是分了上下层次的立体空间。从欲界到无色界以上下而论,一共有二十八天。

二是指空间区域。欲界六天里的第二层天,称为“忉利天”,也叫“帝释天”,它的东、南、西、北四方分别各有八天,就是一个方面有八天,那么周围就有三十二天,再加上中间的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这里的三十三天并非属于立体层次,而是属于平面区域。

佛教认为,世界的中心位于须弥山,须弥山的山顶就是忉利天。须弥山的四周就是广袤无垠的四大部洲,东面是东胜神州,西面是西牛贺洲,南面是南赡部洲,北面是北俱芦洲。而四大部洲的周围就是浩瀚汹涌的四海,即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说到这里提醒一下,在佛教当中,只有“三十三天”的说法,并没有“三十三重天”的说法。

天的重数说法,来源于道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派,对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目前,综合古籍文献,古代社会人们创造了九重天、二十八重天、三十三重天和三十六重天的不同说法。

三十六重天的说法是道教中人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论,虚构出来的神仙所居住的空间。迄今为止,三十六重天的说法最为完整,也最为普遍,所以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三十六重天的空间结构。

道教的三十六重天,其中包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六界。有人认为,道教的“三十六重天”里面的“三十三重天”,极有可能借鉴了佛教的“三十三天”之说。

三十六重天从下往上数,分别是:

第一界叫欲界,共有六重天。

第二界叫色界,共有十八重天。

第三界叫无色界,一共有四重天。

第四界是四梵天,一共有四重天。

第五界是三清天,从下往上数,依次是:

第三十三重天:太清境大赤天,也是《西游记》当中的离恨天,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居住之地。

第三十四重天:上清境禹余天,为灵宝天尊的居住之地。

第三十五重天:玉清境清微天,为元始天尊的居住之地。

第六界是最高一重的天界,也就是大罗天。相传,此处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这里没有任何主宰,只有清静真一的道气弥漫整重天界,以暗示大道无形之意。

天有统治中心,就是天庭。天庭最原始的写法应该是“天廷”,也就是天上的宫廷或者朝廷,天廷也叫天宫、紫微宫、紫宫。它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统治中心和权力集中地,那里有一座宫殿,非常出名,就是皇极凌霄殿,也叫凌霄宝殿。里面住着宇宙三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

天庭位于哪一重天?说法不一,有的说位于第三十三重天,有的说位于第三十六重天。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第三十三重天的说法。

根据道家的典籍记载,天宫横向排列着三十六座天宫,按三十六天罡之数;纵向排列着七十二座宝殿,按七十二地煞之数。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百零八座宫殿。

关于时空的运行,我在后面的章节还有继续介绍。本章就暂时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观看。

小说《闲话西游》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全文阅读《《《

闲话西游

闲话西游

作者:雪夜幽梦 类型:资讯

孙悟唐僧是小说推荐《闲话西游》中的主要人物,梗概:是什么话呢?为了便于以后的讲解,故将其文全部摘录如下: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