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热门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没办法,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骂名正滚滚而来。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人人争相传诵,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便会不复存在。不料,听完他的话,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报刊,在这个时代,并非什么稀罕物。朝廷有“邸报”,民间也有各类小报。只不过,朝廷的““邸报”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一经发现,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自身流放几千里;...
没办法,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
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
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
骂名正滚滚而来。
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
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人人争相传诵,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便会不复存在。
不料,听完他的话,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
报刊,在这个时代,并非什么稀罕物。
朝廷有“邸报”,民间也有各类小报。
只不过,朝廷的““邸报”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
什么人能看,什么人不能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
一经发现,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自身流放几千里;重则以谋逆论处,砍头枭首,甚至是诛杀三族乃至九族
除了“邸报”之外,老朱从来没有想过官方要办其他的报刊。
皇孙亲自办报刊,还是类似于小报类的报刊,在老朱看来,多少有点难以想象了。
见到老朱的模样,朱允熥立即明白,自己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
果然,要让人转变思维,将其说服,十分不易。
他脑海内念头飞转。
“皇爷爷,孙儿想办报刊,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孙儿是想让皇爷爷长生不老!”
“胡说八道!”老朱斥道:“世上岂有长生不老的人?”
“别听那些人天天喊咱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实都是假的,骗人的。”
“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循环,万古不变。”
“任何人妄图追求长生不老,皆是逆天而行。”
“咱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都安居长寿,岂能让咱一人长生不老,来看百姓受苦受罪。”
“你们要记住,身为帝王,要勤于政事,将功业记载在史册上,让名声流芳百世,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朱允炆忙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朱允熥却道:“皇爷爷说得真好,孙儿也知道是这个道理。”
“名声流芳百世的人,哪怕是死了,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是真正的永垂不朽。”
“但光靠史册记载可不行。”
“史官们会修史,会纂改,数十代之后,事情便说不清。”
“皇爷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是亘古未有的功绩,孙儿认为要大力宣扬,让天下人人传诵。”
“如此一来,就算后世史官再怎么改史册,也抹不去您的名声和功绩。”
“只有这样,皇爷爷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中,才能真正的长生不老了!”
“这是孙儿一点孝心,还望皇爷爷成全。”
朱允熥说着,拜了下去。
旁边的朱允炆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个弟弟拍马屁的功夫,也进步得如此之神速。
他连忙道:“三弟,你虽然是一片孝心,但若用报刊宣传皇爷爷的功绩,难免有吹须遛马的之嫌,会给朝廷树立不好的风气,皇爷爷恐怕不会同意的!”
”
“那日在朝堂上出手打了舅姥爷,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救他。”
“可舅姥爷心中却未必会体验我。”
“今儿要是真打了你,我心里也不忍,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亲舅舅啊。”
“这世上哪有外甥打舅舅的道理呢?”
“可我若是不打你,皇爷爷便会以为,是我鼓动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出来站队,威胁朝廷。”
“那我可就是死路一条了!”
“储君之位,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我。”
常升忙道:“不会啊,你公开争储君之位,陛下不也没有惩罚你吗?”
朱允熥摇头道:“那不一样。”
“我向皇爷爷讨要,给与不给,都在皇爷爷一念之间。”
“皇爷爷想给,那便给;不想给,那就不给。”
“结果如何,最终都是他老人家乾纲独断。”
“可你们站出来,为我摇旗呐喊,性质就大不相同了。”
“大明江山,到底是你们做主,还是皇爷爷做主?”
“是由你们决定拥护谁为储君,还是由皇爷爷决定立谁为储君呢?”
常升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但一转念,又不解道:“可此事是咱们做的,跟你没关系啊。”
“更何况,咱们其实也没有要威胁陛下的意思,也万万不敢啊!”
“怎么和我没关系呢?”朱允熥道:“不是我做的,那就是我不能驾驭你们,将你们约束好。”
“比如你直呼二哥的姓名,不尊献王殿下。在皇爷爷的眼中,要么是我不尊敬兄长。”
“要么,就是我管不了你,管不了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
“皇爷爷就不可能将大明江山托付于我。”
常升恍然大悟,跳了起来道:“有道理!”
“咱大明江山的继承者,必须有足够的威望,一言既出,千军万马,无不听从。”
“你的威望确实不足。”
他拍了拍脑袋,道:“你是想借给舅舅打板子的名义,树立起自己在勋贵子弟和军队将领中的威望吗?”
“好主意!”常升翘起大姆指,道:“陛下若是看到咱们勋贵子弟和军中武将,都对你心服口服,唯命是从,必定会认为你才是最适合继承大明江山的人。”
“那就拿我来开刀吧!”
常升撩起衣服,直接趴在地上。
“打吧,舅舅屁股上肉厚,还挨得住!”
朱允熥一怔,连忙走过去问道:“舅舅,你真没事吧。”
常升一脸无畏:“没事,男子汉大丈夫,区区一顿板子,算得了什么。”
“你尽管令人打,我保证不哼一声。”
“只要能提高你的威望,帮助你夺得储君之位,舅舅吃点苦,受点罪,又有何妨?”
朱允熥露出感动无比的模样,道:“舅舅对我真好。”
“不过,今日你可不仅要挨板子,还得受训斥,以后还必须按我今日说的办。”
“那是自然。”常升道:“我今天挨打,就是为了让那群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日后都对你言听令从。你再吩咐几件事,我带头做遵从。
毕竟,他是皇孙,身份特殊。
哪天老朱心血来潮,像前世的老师父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一样,让他写点什么,说点什么,那才是机会。
在此之前,他只能等待。
不过。
总要做点事情。
坐在书房内,朱允熥默默思索着。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推开房门,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他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吕氏安排在他身边的太监赵瑞。
“殿下。”
赵瑞捧起笑脸,道:“殿下可不要太过于用功了,小心累坏了身体。”
“奴婢给您带来您小时候最爱玩的物什,您要不要先休息着玩玩?”
吕氏给他交待的任务,一是监视朱允熥一举一动,及时汇报。
其二便是想方设法,带着朱允熥吃喝玩乐,逍遥快活,让他堕落腐化,玩物丧志。
如此一来,便再无法与朱允炆争储君之位。
朱允熥微微皱眉。
对于吕氏安排的人,他自然不喜。
正待开口拒绝,赵瑞却是早已发现了他眉宇间的不悦,抢先一步道:“若是殿下不喜欢那些玩意儿,奴婢还给殿下去寻来十几名绝色少女。”
“她们个个美貌不凡,身姿窈窕。”
“要不要让她们来给殿下歌舞助兴,一起玩耍?”
呃……
朱允熥斜瞥了赵瑞一眼。
心中暗道,这家伙真是个畜生。
我还只有十几岁,还是一个孩子,你怎么能用美色来勾引我呢?
一边想着,一边道:“那就让她们进来瞧瞧。”
赵瑞喜出望外,忙扯着鸭公嗓子喊道:“王爷有令,都进来吧!”
一排身着霓裳的少女鱼贯而入。
果然个个生得天姿娇媚,美貌非常。
朱允熥不由得又看了赵瑞一眼。
想不到这名吕氏在自己身旁安插奸细卧底,竟有这般本事。
为了拉自己下水,这是真舍得下本啊!
这批少女的质量,嗯,挺高的!
他有些好奇,便道:“既有歌舞助兴,美女相陪,又岂能没有酒菜?”
“你立即着厨房做几道珍肴,还有,你刚才说的,我小时候爱玩的物什,也都一并带上来,本王要与他们一起玩乐。”
“遵命!”赵瑞越发高兴了。
不一会儿,一大堆的木器制件,便被送了进来。
其中不少做得极为精致。
朱允熥拿起来看了又看,不禁有些暗暗赞叹。
怪不得老朱家后面会出一个木匠皇帝。
看来,老朱家的血脉里,就一直流淌着木匠的血。
这木工,这设计,真是一个小孩子能做出来的吗?
看着,看着,朱允熥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啊!
机械发明!
来这个时代,怎么就掂记着献言献策,想着如何治国,却忘了最为重要的机械发明呢?
工业的发展,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啊!
就算大明受制于冶炼技术和种种天然条件,要走上机械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功,他脑海中的知识,也极为有限。
但毕竟身为皇孙,稍微推动那一点点,还是很容易的。
而一个微小的推动,可能就意味着巨大的技术飞跃。
因为汉字是象形字,而非字母文字,排版太困难了。
雕版印刷的工匠,不需要认识字,照着雕刻就行。
活字印刷的工人,要拿出汉字进行排版,首先的第一要求,就是自己能认得字。
可不同于后世人人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仍是一项十分高级的技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能认识几千上万字的人,随便做点啥不能营生,不能好好过日子呢?
为什么还要做低贱的排版工匠呢?
因为印刷困难,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书籍,仍然依靠手抄。
实际上,一直到数百年后的清朝,曹雪芹写出《红楼梦》,坊间竟相传阅,还有许多人去手抄红楼梦。
每抄一本,卖掉可得数十金。
因而有许多人靠手抄红楼梦谋生,以此养家糊口。
也给后世留下了各种不同的红楼梦手抄本!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印刷技术的不方便和落后,才有了手抄的赢利空间。
相比之下,只要用鹅毛笔在蜡纸上抄写一遍,就能轻轻用油墨滚筒印刷千份万份的油印机,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有了油印机,就有了快速且廉价印制千千万万书籍文字的可能,让人人皆能读书识字真正成为现实。
从而实现老朱一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这如何能不让老朱兴奋万分呢?
“皇爷爷!”朱允熥趁热打铁,道:“孙儿认为,身为治国者,不能光自己读书,而要让天下人人读书,让圣贤的道理,让国家的律法,深入每一个人心中。”
“故而,孙儿才研究出了滚筒油印机,有了此物,就可以印刷无数的书籍,让天下更多的人读书识字。”
“为了制作此物,孙儿耽误了几日的功课,没有去好好读圣贤书。”
“但孙儿认为,这也是读书,是为天下千千万万的人读书!”
“让天下人人有书可读,让大明的百姓子民个个识字懂礼,远比孙儿一个人独自读书要重要。”
“若此举有什么不对,还请皇爷爷责罚!”
“孙儿,愿意认罪!”
“你有什么罪?你有大功!”
朱元璋大笑着,将朱允熥扶了起来。
“说得好,此举是为天下千千万万的人读书,远比你一个人读书重要。”
老朱道:“你说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顿了顿,又道:“前几天跟咱说的那个,不许再提。其他的,你随便提。”
“不准提索要大明江山,还有什么劲呢?”朱允熥在心里暗自吐糟了一句。
他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失望。
“皇爷爷,其实孙儿刚才说一定要赏赐,就是一句戏谈。”
朱允熥笑道:“谁让皇爷爷还没等孙儿将东西呈上去,就先冤枉孙儿呢?”
“孙儿心里头不平,才那样说。并不是认真的。”
“孙儿给皇爷爷孝敬礼物,此乃天经地义的事,哪有向皇爷爷索要赏赐的道理。”
“哈哈哈!”老朱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那不行,你刚才说得对,大明朝廷有功必赏,咱身为天子,自当以身示范,今日非得重重赏你不可。
”
“陛下素来最疼爱太子,太子薨后,便准备将储君之位,传给太子的儿子,也就是陛下的孙子。”
“不过,立储是何等大事?”
“陛下的孙子,终究太过年轻,故而,陛下才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只是给其中的两个,一个封了吴王,一个封了献王。”
他说到这里,立时又有人插言道:“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你倒是说点大家不知道的啊!”
“对啊!”
“对啊!”
人群里,人们纷纷出言附和。
“要不说你们这些没读过书的人,就是笨,就是见识浅薄呢。”粗壮汉子冷笑道:“这不明摆着吗?那名神僧口中说的“吴王立”,可不就是陛下封的吴王吗?”
粗壮汉子接着道:“‘吴王立,天下兴,乾坤从此定;八百年太平’这首歌,它的意思,就是只要立了吴王为储君,继承皇位,天下就会兴旺。
“乾坤从此安定,再也没有了战乱,接下来,会有八百年的太平盛世!”
“原来如此!”
解开了谜底,众人皆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有人开口道:“只要立吴王为储君,让他登基继位,天下就有八百年的太平,那陛下肯定会立吴王吧?”
“那可不一定!”
有人接言:“陛下可不一定信什么神僧的话。再说,这首歌,也不一定会传入陛下耳中。”
“是啊,陛下住在深宫里面,哪里会知道啊!”有人附和道。
“可是,那神僧既然有莫大的神通法力,也可以去皇宫里面,告诉陛下啊!”有人说道。
“仙佛行事,岂是我等凡人能妄言的?”
有人道:“神僧在金陵街上说了,信与不信,那都随别人,天下大乱,苦的是黎民百姓,关他何事?他能这般暗示一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对啊,天机不可泄露。万般皆有命数。”
有人道:“就是不知道,咱们大明百姓的命,究竟如何,陛下会不会传位给吴王殿下呢?”
也有人道:“我还是不太信,传位给吴王,天下就能有八百年的太平?传位给别的皇子皇孙,就会天下大乱?这也太玄乎了吧。”
“管他是真是假呢。”有人道:“这种事,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吴王殿下也是陛下的孙子,故太子的亲生儿子,听说还是嫡子,传位给他,有何不可?”
“对对对,他登基继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一那神僧说的都是真的呢?”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朱允熥站在后面,默默听着。
“你们说,朝中的公卿大臣,会不会将神僧说的话,传给陛下知道呢?”有人问道。
“我看不会。”有人道:“那些当官的,一个个都只想着明哲保身,哪里关心什么天下大事。”
“立谁为储君,乃是国之大事,只能由陛下乾纲独断。”
“大臣们谁敢随便开口啊。”
“神僧的话,涉及到储君之位,他们恐怕一个个都恨不得将眼睛蒙起来,将耳朵捂起来,只装看不到,听不到才好呢。
老朱双眸直盯他。
朱允熥脸上神色变化不定。
老朱所言,可谓是字字诛心。
前世也曾看过不少穿越小说。
那些人穿越到古代后,无一不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各方面降维打击古人。
然而,认真想想,又何偿不是纸上谈兵呢?
现实真的能与他们所想都一样吗?
实际上怎么可能呢?
若非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普通人穿越过去,恐怕只能被古人吊打。
就算你真的掌握着真理,可要劝说古人信服自己,也是难于上青天的。
就好比你即使拥有正确的知识,却连家里的父母都无法说服一样。
“皇爷爷,孙儿对自己有信心。”
朱允熥摆脱脑海中纷繁杂乱的诸多念头。
“皇爷爷当年起事之时,亦不过一介布衣,上马能夺得天下,下马可治理天下。”
“皇爷爷可以,孙儿也一定行。”
老朱哈哈大笑。
“不错,不愧是咱老朱的孙子,信心倒是蛮足啊!”
他随口赞扬了一句,话锋一转,道:“那你可知道,皇爷爷带兵打仗的本事,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皇爷爷也是在军队里面摸爬滚打许多年,跟着人家学,总结经验,慢慢摸索,才学会了怎么样治军打仗。”
“你没有入过伍,没有带过一天的兵,真以为自己就可以上马杀敌,甚至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了吗?”
老朱的声音骤然加大,语气加快。
换了一口气,又慢慢平稳。
“至于说治理天下,那就更难了!”
“要不然,咱当初为什么请宋濂,刘基出山,请他们来协助咱治理天下啊?”
“咱是不知道怎么治理啊!”
“跟着他们学,向前朝的官员学,跟前朝的读书人取经。”
“赋税田亩人口,也是用前朝的田亩户籍人口数,再一点一点的,慢慢厘清。”
“学了这么多年,在朝廷上置了这么多官,才算勉强学会了如何治理天下!”
“大明那么多的读书人,考举人,中进士,中状元,他们哪个不是人杰,哪个不聪明绝顶?”
“可即便是他们,过三关,斩五将,高中了状元,想要治理朝政,也还远远不够。”
“他们还得先去翰林院学习,慢慢熟悉实务,才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你连咱大明有多少府县,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多少田亩都不知道,却敢狂言自己有治理天下之能,你可还真是不知愧啊!”
朱允熥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
别说是国家,就是后世的公司,哪个大公司,敢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管理呢?
即使是接班的富二代,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培养学习,才能慢慢接手。
而且,大多数富二代接班后,公司都开始走下坡路。
很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至于说不做任何培养,完全不熟悉任何业务就接班,那与直接让公司倒闭又有何区别?
治理国家,远比管理一家公司要复杂。
哪怕是封建时代的国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业务之广泛,利益斗争之激烈,也远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比得上的。
政治和军事,永远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
在政治军事中斗争失败,丧失的就是生命,影响的是千年百年。
而一家公司失败,充其量失业破产罢了。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维度!
老朱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他自认若有时间学习,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封建王朝。
毕竟,身为穿越者,后世几百年丰富的经验,知识,眼光,见识,都远超古人。
说白了,就是拥有远超他们的思想高度。
可若现在就让他去治理天下,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虽然看过无数历史小说,但那只是小说,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真正治理天下,他必须要时间了解,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直至逐渐超越。
“当然,你不懂如何治理天下,你的二哥炆儿,他也不懂。”
老朱道:“咱可以慢慢教,他可以慢慢学。”
“咱这身子骨,虽然大不如从前,但还能撑几年。”
“治理天下,担起大明江山的千钧重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觉得咱说的,对吗?”
朱允熥站起身来,双手拱礼作揖,深深一拜。
“皇爷爷说得极是,孙儿记住了。”
“那就好!”老朱点了点头。
“咱再问你,你和炆儿都没有学过如何统率千军万马,都没有学过如何治理天下,你凭什么就认为,炆儿不行,只有你才可以呢?”
“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的话可笑吗?”
老朱目光盯着朱允熥,似乎要将他看透一般。
“不!”朱允熥摇了摇头。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
这不是因为他多么有远见卓识,能比精明无比的老朱看得更透,看得更清。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他知道历史!
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于老朱而言,未来是迷雾,身后事更是迷雾。
能推算一二,布置一二,便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秦皇扫六合,是何雄姿?
可他刚一死,赵高李斯便敢改圣旨欺天下人。
历史上无数厉害的英难人物,在他们死后,政局便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
人再厉害,也终究是人,不是神,无法预知未来。
而他,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朱允炆当皇帝不行!
这是历史的答案!
“一叶可以知秋,见微可以知着。”
“二哥与我,从小一起长大,他的能力,才华,品性,我十分清楚。”
朱允熥坚定道:“请皇爷爷相信我,二哥肩负不起大明江山的重担!皇爷爷万万不可以传位于他!”
此言落下,老朱的神色,一点点的变得凝重。
院子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
刚才还畅谈的爷孙,此刻却仿若都化作了石人,只有从那老朱那双渐渐老去却仍然炯炯有神的瞳孔内,仍隐约可以看得到里面饱含的丰富感情。
没有人能说透,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朱允熥抿了抿嘴,终究没有再开口。
不知为何,面对老朱的注视,他竟忽然有一种坐立难安的感觉。
许久。
老朱长长叹了口气。
“咱爷孙俩,还从来没有似今天这般谈过话吧?”
老朱转头望向刚翻挖的菜地,道:“是皇爷爷疏忽了你啊,以后有空,你便多来宫中坐坐,陪咱说说话儿。”
“是,皇爷爷!”朱允熥轻声应道。
老朱忽地站起身来,踱着步子,走出凉亭,又转头指着凉亭旁两侧的立柱道:“这个地方,咱一直想写一幅对联来着,却想不出该写些什么?”
“朝里的大学士们,自然是学问高,诗词文章都写得好。”
“可这个地方,咱不想让他们看见。”
“瞧你今日在朝堂上写的那首词,颇有几分功底。”
“不如就由你来给这凉亭写一幅对联。”
“记着,对联要与这菜园子,与这亭子,与这院子相衬。”
”
“连夜前来,扰了你的清净,你可莫要怪四叔啊!”
朱允熥笑道:“四叔说的哪里话,我素来睡得晚,四叔来了,正好可以好生叙叙。”
他注意到朱棣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僧人,身披黑色袈裟,眼眶是三角形,面像十分独特。
朱允熥心中一动,猜到他多半就是历史上极为传奇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便道:“这位莫非就是道衍大师?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
“阿弥陀佛,正是贫僧。”姚广孝双手合什行礼,微微低头:“想不到吴王殿下久居深宫,竟然还听说过贫僧的名号,贫僧愧不敢当。”
此时的姚广孝,并没有什么名气。
除了朱棣看重他之外,外面知道他的人很少。
对朱允熥能一口道破自己的道号,姚广孝深感意外。
朱允熥的目光,转向旁边的另一个人。
那人的衣着打扮皆十分普通,青衫长袖,相貌平平。
只是当他见到朱允熥的时候,却是满脸不可置信之色,就仿佛见鬼了一般。
“这位是?”朱允熥笑着问道。
那人闻言,方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不待朱棣开口,抢先说道:“在下一介草民,贱名不足挂齿。”
连名字都不愿意说吗?
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
领着朱棣,回到房中坐好。
婢女奉上茶,又寒暄了一番。
朱棣道:“我这些年久居北方,却是有些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了。”
“潮湿难耐,只想着早些返回北平,带着士兵们去前线打鞑子,却是要自在得多。”
“可父皇没有下旨,我也不敢擅自作主,私自离京。”
“熥儿,你知道他老人家究竟是何意吗?为何还不让我们兄弟早些返回各自的封地呢?”
朱棣是大哥朱标死后,回来奔丧的。
如今丧事早已结束。
正常而言,作为藩王,就该回去了,可老朱却偏偏迟迟不发话。
储君之位未定,藩王滞留京中,也不知引发多少流言蜚语。
“四叔说笑了。”
朱允熥摇头道:“皇爷爷他老人家圣心难测,连四叔您都不知道,我这个做孙子,又怎么会知道呢?”
他抬起头来,又一次望向朱棣旁边的青衫男子。
那人一直在用眼光打量着他。
直视过来的目光,多少显得有些无礼,让人不太舒服。
而那人脸上的惊讶与震撼之色,却是越来越浓。
隐约间,似乎还带着一丝丝的恐惧与害怕。
朱允熥笑问道:“这位先生为何一直盯着我看呢?”
青衫男子一怔,连忙站起身来,深深一拜,正声道:“吴王殿下威武,有若仙佛!”
“草民是第一次见到吴王这般气度风采的人,心中钦佩至极,便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却是有些失礼了,还望吴王殿下莫怪。”
“无妨!”
朱允熥淡淡笑了笑。
他总觉得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
却想不起来究竟是谁?
朱棣身旁,除了姚广孝,还有什么奇人呢?
“熥儿,你深受父皇宠爱,与我却不一样。
”
既然已在地牢,便干脆就地谈谈。
相比在外面,地牢内谈话反而最隐蔽,不必担心隔墙有耳,被外人听到。
杨士奇脸上异色更浓。
少年如此年轻,下人却对他这般唯唯诺诺。
若说是府上的公子,恐怕都有些说不通。
半大娃子,主人不可能由着他任性胡来!
酙酌片刻,他开口问道:“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姓朱,名允熥!”
“你……你是吴王殿下?”
世间绝没有第二个有这样的名字。
因为若有谁取了和皇孙一样的名字,那便是杀头之罪。
或许偏僻乡野里的村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会取。
但那样的人,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啪”地一声。
杨士奇手中的书籍掉落在地。
他慌里慌张地跪了下去:“草民杨士奇,拜见吴王殿下!”
“哈哈哈!”朱允熥扶起他道:“杨先生何须行此大礼,快快起来。”
杨士奇顺势起来,仍一脸震惊与惶恐。
在牢中尚且不慌,但骤然听到吴王的名字,委实让他吃惊不小。
毕竟,杨士奇做梦也没有想到,以他的身份,竟然能见到吴王。
还是在这不知名的地牢中。
“吴王殿下为何将我抓来此地?”
一番寒暄之后,杨士奇便开口问道。
他并非不急,更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只是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便能很好地收敛心神,不去多想。
这全靠极高的修养功夫克制。
此际得知朱允熥的身份,心思立即就活络起来,欲弄清缘由。
“此事说来惭愧!”
朱允熥道:“本王听闻杨先生之才,便传话给本王的舅舅开国公,让他帮本王去将你寻来。”
“不料,他误以为本王与你有仇,在打听到你的下落后,便将你抓了过来,关到这牢中。”
“说起来,全是一场误会。”
“让杨先生担惊受怕,本王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在此先向先生陪罪了!”
说完,朱允熥深深一拜。
杨士奇张了张嘴,没有出声,脸上的震惊之色更浓,毫不逊色初听到他名字的刹那间。
他并不知道这里竟是开国公府的地牢。
因为那些人来抓他的时候,并没有亮明身份。
直接将他套在了黑袋里面,蒙住头,送到了此处。
此际听朱允熥说,才明白前因后果。
从头到尾,竟是一场误会。
他连忙将朱允熥扶住,道:“吴王殿下言重了!”
“既是误会,消除了就好!”
说罢,长长吐了口气。
莫名其妙的被关在地牢中,若说丝毫也不担心,自然是假的。
不过是靠着深厚的修养功夫化解罢了。
此际弄清楚原因,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旋即,杨士奇又问道:“吴王殿下听说过草民的名字?”
他不过是一名秀才,连举人都未曾中过。
也没有拜大儒为师,或写出脍炙人口万人传诵的佳句名篇,在士林中名声不显。
吴王是何等身份,怎么会听说过自己的名字呢?
朱允熥吩咐下人皆出去,守在外面,不让人进来。
“比秦王晋王年少的时候,可听话多了。”
“老大在九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老朱心里高兴,精神也抖擞起来。
又问道:“熥儿呢?”
“吴王搬出东宫后,有一干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前去道贺,其中以开国公为首……”
蒋瓛一五一十,将常升如何聚众去吴王府,如何送礼,乃至与朱允熥之间的对话,以及被打了板子的事,都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哈哈哈哈!”
老朱听完,拍掌大笑。
“熥儿这孩子,做得还真好啊!”
“既教训了常升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又让他心服口服,还维护了与炆儿的兄弟情谊,好啊,好!”
“咱一直担心,咱殡天之后,后世子孙会驾驭不了那群开国将帅,如今看来,倒是有点多虑了。”
说着说着,他的眼眶中竟有些湿润。
自从朱标死后,老朱便在计划着,该如何屠戮以蓝玉为首的一干开国功臣将领。
在此之前,他也曾杀过李善长,胡惟庸等功臣。
可那不一样。
一方面,涉及到君权与相权之间的争夺,他不能退。
另一方面,自建立大明以来,朝中官员将领多为淮西人,他们也拉帮结派,打击其他官员,将整个大明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老朱身为皇帝,必须要扭转这种状况。
实际上,老朱骨子里是一个很重情谊的人,忘不了曾经帮助过他的老乡。
他也和项羽一样,不愿锦衣夜行,想衣锦回乡,炫耀自己的成就。
故而,才将一干乡亲都封官加爵,全部供养起来。
至于跟着打天下的淮西功勋集团,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可同样,为了江山稳定,老朱杀他们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犹豫。
现在,当他准备再次举起屠刀的时候,老朱却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蓝玉等将领,本来是他给太子朱标留下的班底。
如果不是朱标身死,就算蓝玉再骄横,老朱也不会杀。
但为了大明江山,老朱哪怕再不舍,也狠得下心。
自古成大事者,绝不可能心慈手软。
老朱靠一只饭碗起家,以乞丐之身夺得天下。
他的心,绝对足够硬,也足够狠。
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毕竟也是多年一起共事的人,如果能够不杀,那老朱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朱允熥身上的,老朱看到这样的希望。
他虽然年少,但似乎还真有办法,能驾驭得了那群勋贵子弟,功臣悍将!
“在此后的几日,吴王殿下……”蒋瓛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
皇帝陛下如此高兴,他不想让其生气发怒。
“怎么啦?”老朱察觉到蒋瓛的声音变化,当即追问道。
蒋瓛只好接着说道:“太监赵瑞帮他找来了一群歌女舞姬,还有小时候玩的器件儿……”
老朱微微皱眉:“难道他就因此而整日沉醉于温柔乡里?”
他的语气骤然提高了许高,狠狠道:“这个赵瑞,该杀!”
旋即,又放缓了声音。
“少年慕艾,也是难免的事。
朱允熥闻言一惊,侧身望向朱棣,却见对方也正看着自己,他不由笑道:“四叔真会开玩笑,难道这大位,你就一点都不心动吗?”
朱棣面色诚挚,摇头道:“父皇有意将大位传给大哥的儿子,我们兄弟,还争什么呢?”
“更何况,你那日在朝堂上说的话,丝毫不错。”
“我上面还有二哥三哥,大位怎么也不可能轮到我这个老四的。”
“大明未来的皇帝,必定是从你和允炆两人中,二择其一。”
“二哥三哥或许还能争一争,我却绝无可能。”
“还不如现在早些拜入你的门下,日后你登基称帝,也能照拂我这个镇守边锤之地的人一二。”
说话间真情流露,恳切万分。
朱允熥却只觉一股寒意,悄然爬上后背。
若非他知道历史,清楚朱棣绝不是甘心居于人下之人,恐怕还真会信了。
帝王家的人,一个个演技都如此精湛吗?
“熥儿信我!”朱棣道:“四叔今日与你说的事情,皆是绝密。”
“若非真心投你,也绝不会轻易托出。”
朱允炆看着他,突然笑了起来。
“四叔言重了,我自是信得过四叔的。”
“那依四叔之见,我接下来,又该如何做呢?”
他抛出了一个问题。
“全力配合皇爷爷,铲除蓝玉!”朱棣眸内的精芒一闪而逝,道:“别以为他是你的舅佬爷,你就想着靠他帮助,来争储君之位。”
“你应该想清楚,恰恰就是因为你与他的这层关系,父皇才不愿意立你为皇太孙。”
“若非如此,你身为大哥的嫡子,就该是天经地义的皇位继承人。”
“只要蓝玉一死,立你为储君,便再无障碍。”
没料到朱棣竟会说这番话,朱允熥面色微变。
朱棣又接着道:“父皇让蒋瓛来试控你,也是因为你与蓝玉的特殊关系。”
“蓝玉死,父皇的疑虑自消,大位之争,便可尘埃落定。”
“此间的厉害关系,你可以先好好想想,早做决断!”
哒!
哒!
哒!
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深夜的街头,格外响亮。
金陵虽有宵禁,但自然不可能禁得了堂堂燕王。
晚上行走,少了许多白日里的繁华热闹,安静异常。
朱棣斜坐在马车内,一旁便是姚广孝和那名相貌平平的布衣男子。
朱棣目光先转向布衣男子,道:“袁先生,可曾看出端倪?”
这名刚才一直盯着朱允熥看的布衣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写出《柳庄相法》的当代第一相术大师——袁珙!
作为因善于看面相,而被载入史册的人物,自然不简单。
朱棣第一次见袁珙的时候,想试探他的相术真假。
于是,挑选了九个与自己体型相近,相貌也差不多的士兵,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在酒肆中喝酒。
不料,袁珙一走进去,就立即分辨了出来,跪在他的面前说:“殿下为何如此轻视贵体?”
九个士兵都一起笑,说袁珙看错了人。